物质的辨别:
依据不同物质的特质,用化学办法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已知物质一一不同开。
辨别时仅需借助某一特点反应,确定某物质的一部分就可达到辨别的目的。且已知n种,确定n|1种,则剩下的既为可知。
辨别物质常见的办法:
办法
看、闻、摸、溶、吸等方法进行辨别。看就是要看物质的颜色、状况、形状等,闻可以闻某些气体的气味,摸可以通过摸容器的外壁,感觉是不是有热量的改变,溶看物质是不是能溶解,吸看是不是能被磁铁吸引。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氯化铁溶液是棕黄色的、其它容易见到的物质只须不含Cu2+和Fe3+的化合物的水溶液通常都是无色的,大理石是块状固体、氢氧化钠是片状固体、氢氧化钙是粉末状固体,氢气和氧气是气体、酒精有是液体
中考化学办法
:
就是通过不一样的物质在与同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产生的现象不同把它们辨别开的办法,它是辨别物质的常用办法。下面依据物质的构成的特征,剖析在化学上常见的辨别办法。
1、含H+的化合物(如HCl、H2SO4)的辨别办法。
(1)用紫色的石蕊试液。酸溶液都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如硫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2)用PH试纸。酸(含H+的化合物)溶液的PH7,如:醋酸溶液的PH7。
(3)用镁、铝、锌、铁等活泼金属。这类金属与酸反应产生的明显现象是,有无色气体生成。如:Mg+H2SO4==MgSO4+H2
(4)用含有CO32|的物质,如: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无色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例1:设计实验辨别两种无色溶液一种是硫酸,一种是氢氧化钠。剖析:硫酸是酸性溶液,而氢氧化钠是碱性溶液。所以上述四种办法都可以用来辨别这两种物质。
2、含OH|的化合物(如NaOH、Ca(OH)2)的辨别办法。
(1)用紫色的石蕊试液或者无色的酚酞试液。察看到的现象是:含OH|的化合物才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蓝色,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2)用PH试纸。含OH的化合物的水溶液的PH7
(3)用含有Cu2+等离子的盐溶液,会产生不同颜色的沉淀。
例2:有氯化钠、氢氧化钙和盐酸三种无色溶液,如何实验的办法加以辨别。剖析:以上三种物质分别是盐、碱和酸三类,因此最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进行辨别,变成蓝色的是氢氧化钙,变成红色的是盐酸,不变色的是氯化钠溶液。
3、含CO32|的化合物(如Na2CO3)的辨别办法。最常见的办法是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看到的现象是:加入稀盐酸后有无色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例3:有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两种无色液体,如何辨别它们。剖析:因为两种溶液都显碱性,所以不可以用酸碱指示剂。可向两种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的稀盐酸,再反生成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
4、含有Cl|的化合物(NaCl等)的辨别办法。辨别含Cl的化合物依据的原理是:它与含Ag+的化合物结合成AgCl,它是一种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沉淀。
例4,实验室里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它们是氯化钠和硝酸钠,设计实验辨别它们。剖析:两种无色溶液中的阳离子都是钠离子,没方法进行辨别,但可以参考氯化钠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氯化银的沉淀,而硝酸钠与硝酸银不发生反应的原理反两种化合物的溶液辨别开。
5、含SO42|的化合物(如Na2SO4)有辨别办法。辨别这种化合物的原理是:SO42|离子与Ba2+离子结合成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
例5,设计一个实验辨别两种无色溶液是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剖析:依据上述原理,可用含Ba2+的化合物,常见的是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硫酸钠溶液,没有明显现象产生的溶液是氯化钠溶液。比照上述办法大伙还可以尝试着总结出多种辨别物质的办法。譬如:辨别含有NH4+的化合物常用含有OH|的化合物等。还需要说明的是辨别物质是相互的,譬如,前面讲到的可以用含Ba2+的化合物辨别含有SO42|的化合物;也可以用含有SO42|的化合物辨别含Ba2+的化合物。
例6,只用一种试剂通过一次实验就能把硝酸钾溶液、氢氧化钡溶液、氯化钡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辨别出来。剖析:硝酸钾溶液中含有些K+和NO3|在初中还没学过辨别的办法,大家可以把它留在最后无现象的物质辨别出来;氢氧化钡溶液中的Ba2+用SO42|进行辨别,而OH|可用Cu2+等有颜色的离子进行辨别;硫酸钠溶液中的Na+现在还没辨别办法,但Ba2+可以用用SO42|进行辨别;同理氢氧化钠溶液也可用Cu2+等有颜色的离子进行辨别。